在压铸生产中,压铸件出现拉伤、拉痕、粘模伤痕是不少企业常遇的难题。这类缺陷不仅影响产品外观美观度,还可能削弱产品结构强度,导致不合格品率上升,增加生产成本,甚至耽误订单交付。今天,我们就从缺陷现象入手 ...
在压铸生产中,压铸件出现拉伤、拉痕、粘模伤痕是不少企业常遇的难题。这类缺陷不仅影响产品外观美观度,还可能削弱产品结构强度,导致不合格品率上升,增加生产成本,甚至耽误订单交付。今天,我们就从缺陷现象入手,一步步拆解原因,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,帮大家轻松应对这一生产痛点。 这类缺陷有着明显的特征:沿着压铸件的脱模方向,由于金属与模具表面发生粘附,或是模具制造时倾斜角度(铸造斜度)过小,铸件表面会出现明显的拉伤痕迹。轻微时只是细细的划痕,严重情况下会形成大面积的拉伤面,更有甚者还会伴随裂纹产生,直接导致铸件报废。 一、常见原因: 想要解决问题,就得先摸清根源。压铸件出现拉伤、拉痕、粘模伤痕,主要源于这11个常见原因: 1、模具结构“不达标”:型芯或型壁的铸造斜度太小,无法满足正常脱模需求;更严重的是,部分模具甚至出现倒斜度,直接阻碍铸件顺利脱出。 2、模具表面“有瑕疵”:型芯或型壁上存在压痕,铸件成型时会与压痕处产生摩擦,进而引发拉伤。 3、金属与模具“粘太紧”:合金在成型过程中直接粘附在模具表面,脱模时就会拉扯铸件形成伤痕。 4、脱模与安装“偏了位”:铸件顶出时受力不均导致偏斜,或是型芯安装时轴线偏移,都会让铸件与模具发生错位摩擦。 5、模具表面“太粗糙”:型壁表面没有经过充分打磨,粗糙的表面会增大与金属的摩擦力,造成细条状的拉伤痕迹。 6、涂料喷涂“不到位”:模具涂料喷涂时存在漏喷区域,未被涂料保护的部位容易与合金粘连,引发拉伤。 7、合金成分“不匹配”:铝合金中含铁量过低,低于 0.6% 时,合金的粘附性会增强,容易粘在型腔表面。 8、温度控制“超了标”:合金浇注温度过高,或是模具工作温度超出工艺要求范围,都会加剧合金与模具的粘附。 9、浇注系统“设计错”:浇注系统布局不合理,金属液直接冲击型壁或型芯,不仅会冲刷模具,还会导致局部粘连拉伤。 10、填充速度“太快了”:金属液填充型腔的速度过快,会加大对模具表面的冲击和摩擦,尤其容易在浇口处引发拉伤。 11、模具表面“少处理”:型腔表面没有进行氮化处理,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不足,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粘附和拉伤。 三、解决问题 1、找到原因后,针对性解决就变得简单。不同的拉伤表现,对应着不同的解决办法: 2、若铸件拉出亮痕、不起毛:多是模具铸造斜度不足导致,只需修正模具,按照工艺要求保证足够的制造斜度即可。 3、若拉伤伴随拉毛甚至拉裂:大概率是型芯或型壁存在压痕,此时需对压痕处进行打光处理;若压痕严重,则需更换型芯或对型壁进行焊补修复。 4、若拉伤处明显起毛:主要是模具表面不够光滑,通过抛光模具表面,降低摩擦系数,就能有效解决。 5、若单边出现大面积拉伤,且顶出时有异声:通常是模具结构不合理,导致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移,需重新修正模具结构,确保脱模和安装精准。 6、若拉伤呈细条状、且有多条:这是模具型壁表面粗糙的典型表现,对型壁进行打磨抛光,让表面达到工艺光滑度要求即可。 7、若模具表面过热、且均匀粘铝:多是涂料喷涂漏喷导致,需调整喷涂方式,保证涂料用量薄而均匀,确保模具表面无漏喷区域。 8、若铝合金频繁粘模:检查合金含铁量,若低于标准,需将含铁量调整至 0.6%~0.8%,降低合金粘附性。 9、若型腔表面(尤其内浇口附近)粘附铝合金:说明浇注温度或模具温度过高,需降低浇注温度,并将模具温度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。 10、若型壁或型芯粘附铝严重:多是浇注系统设计不当,需调整内浇口的位置和填充方向,避免金属液直接冲击模具部件。 11、若模具型腔内浇口处冲刷严重、且伴随粘铝:这是填充速度过快导致,适当降低金属液的填充速度,就能减轻冲击和粘连。 12、若型腔表面经常粘附铝合金:核心原因是未做氮化处理,需对模具型腔表面进行专业的氮化处理,提升表面硬度和耐磨性,从根本上减少粘附。 东莞市美雅化工有限公司20多年专注高端脱模剂研发和生产、辅料供应,助您买到环保好用的脱模剂产品。 全国脱模剂咨询热线:0769-22623512 更多脱模剂资讯请浏览官网:http://www.meiyahg.cn 樱井脱模剂(一个集复合材料、压铸、聚氨酯、金属、橡胶、EVA、PU等行业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采购脱模剂平台) |
请发表评论